close
原初只是在虛擬的網海裡熱鬧翻騰、在年輕學子間備受喜愛的「網路文學」,竟在大家都還意想不到的時候,以令人措手不及的自信與火速,擄掠平面出版業者與讀者,征服各大書局排行榜;並與王文興的《家變》、張愛玲的《半生緣》和米蘭昆德拉的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》並駕齊驅,堂皇進入《聯合報》票選一百大最愛小說書選,甚至榮登排行榜前十名!

「網路文學」以其豔麗的新人之姿,輕鬆卻成功地反向操作,打破原先「出版社編輯挖掘出好作者,替其出版好作品,推薦給讀者」的作業模式,扭著出版業者與編輯們的頭,轉過來「在網路上尋找點閱率最繁,瀏覽度最高,最受網路讀者歡迎的作品,找出作者,追認其成就,為其出書」。在平面出版業者和傳統文學作家、讀者、學者們紛紛被震得跌破眼鏡時,「網路文學」依舊兀自任性且隨興地發展,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投身其中,不可遏抑。

所謂「網路文學論戰」,由是而生。

傳統文學作家說:「網路文學沒有那種把自己放進去、細細鋪陳來龍去脈的感情故事。」「我忍不住用我那個世代的偏見而感到不滿、憂心和遺憾。」

網路文學作家則說:「台灣文學不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。在網路上,喜歡就大聲說出來!」「傳統文學太枯燥,我們想要的是更接近生活的東西。『有趣的書』是我們這一代尋找文字的新途徑!」

隔閡的,不是年齡上的世代,而是文學發展的世代。

每個時代的文學發展,都是多元多貌且與生活環環相扣的的。譬如人手一隻的手機,究竟是「科技始終始於人性」,還是「科技終究改變人性」?當網路成為生活,擴散到語言、文字、藝術、文化等層面的種種影響與顯現,實在很難說個評價。

不論「網路文學」的重音節到底該撇在「網路」前還是撇在「文學」前;不論網路文學其價值高低,也不論從哪個角度的價值觀來衡量網路文學,我們都不能說:「那不是文學」。

那是文學,是一種生活的體現——很粗略的文學;很平民的生活。

當寫作不再為出書,創作不再為「當作家」時,文字在這個起點出發,開始變得單純。你不知道網路上這個id是誰,在e-mail裡forword的只是作品本身,在BBS中叫好的也只對作品本身。

就讓我們給他們多一點的寬容和鼓勵,靜觀這場「新新文化運動」,在時間的孕化裡會走到哪一種景況的時代美貌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